查看原文
其他

康乐园,每一个中大学子的向往

中山大学 2021-09-24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大记者团 Author 记者团


“中山大学的南校园——康乐园,古柏苍苍,人文荟萃,绿树掩映下的幢幢红砖楼房,镌刻着这个百年校园的峥嵘岁月。”


康乐园的瑰丽,徜徉在这所百年校园中,拨开重重枝叶的掩映,身处其间我感受到她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脉络。


中央大草坪、孙中山铜像、大钟楼、怀士堂、陈寅恪故居、黑石屋、惺亭……


▲中山大学 康乐园

(来源:党委宣传部   拍摄:覃东骏)


这是我高考前一直心向往之的地方。去年9月入学以来,我与她朝夕相对,根深叶茂的大树见证着我的每一个“早八”,校道路灯的光明拥抱着我每一次回宿舍的归途。我是何其有幸!


而从今年秋季开始,学校决定让所有的大一新生先在广州校区南校园学习一年。“让每一个中大学子都可以在南校园上学,感受康乐园的文化底蕴,留下共同的中大记忆,这是学校多年的愿望和努力的方向,同时更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。”在今年春季工作会议上,我听到了罗俊校长这句话,心中欢喜:以后的学弟学妹们都可以沐浴南校园的微风!美好的东西,能被更多人分享,心中生出一片广阔的暖意。


这一措施引起校内外多方关注,很多高考学生和家长都纷纷点赞和支持。作为一名学生,通过梳理资料、多方采访了解,我尝试梳理南校园集中培养的深层逻辑:


从大学的办学规律来看,集中培养核心在于铸就大学认同,涵养大学文化。新生集中培养并非中大首创。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知名大学,办学空间再小也会在校内修建宿舍给大一新生居住,其他年级学生靠市场化机制自行租房住。共同的空间铸就共同的文化记忆和认同,更加有利于学校为党和国家培养“德才兼备、领袖气质、家国情怀”的栋梁之材。


从办学历史来看,集中培养是这十几年来学校戮力同心的目标之一。前有探索过大一新生在珠海校区集中培养;后也有珠海部分院系尝试新生先在南校学习的培养模式。可以说,今年开始能实现集中培养是学校多年探索,一步一步发展得来的结果。


从空间和条件来看,可以容纳1万8千多人的康乐园,办学条件更趋成熟,基础设施日臻完善。能容纳5千人同时就餐的松涛园去年已经投入使用,去年8000新生齐聚一堂的开学仪式就在新体育馆里举行,还有教学型博物馆,以及即将投入使用的三栋学生宿舍……


在我的理解里,大类招生和集中培养是一纸两面。本科强调“广而博”的通识教育,重在打好基础。经过第一年的大类培养,在学习过程中,进一步了解专业,然后根据个人发展兴趣和双向选择再进行专业分流。这种培养模式既有助于学生入校后选择更适合的专业方向,也更能帮助学生扎好本科阶段的马步。与此同时,文、史、哲、数等十余个基础学科学院在南校园整建制办学,让大一新生更加容易接触到基础的通识知识。


中山大学三城办学,发展势头非常好,或成三足鼎立,但根在广州。“根就是根本,根就是认同”,罗校长说。如今氤氲着浓厚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的康乐园,将会作为大一新生和基础学科办学的沃土,“一根四叶”欣欣向荣,奠定中山大学下一个百年发展的坚实基础。


大学精神和文化内涵的传承是一所大学永续发展关键所在,而康乐园就像一个具有无穷魅力的探索空间。记得一位在康乐园读书求学四十余年的老教授这么说过:深深铭刻在心的,与其说是“中大里的红楼”,不如说是“红楼里的中大”。


我想,等我将来毕业,再回忆自己的母校,康乐园的记忆将把我和我的母校紧密相连,成为我人生的烙印,时刻提醒着我:我们都是康乐园的孩子、中大的学子,我们有共同的记忆、共同的身份。


康乐园,属于每一个中大人!让我们在心里写下誓言:“今天我以中大为荣,明天中大以我为傲”,在康乐园汲取百年中大的红色基因,以梦为马不负青春韶华!



这篇文章出自中山大学学生记者团,他们还有美美的有声版,请扫描下方二维码,快关注它吧!来这里听新时代的中大故事,感受中大新青年的风采。



一个更好的中大向我走来!

如何培养一流人才?中山大学用这十二个字回答

人民日报、南方日报等媒体聚焦我校招生改革和集中培养


--- iSYSU ---

来源:中大记者团

作者:严海燕

责任编辑:孔维泽

初审:吴立坚

审核:黄艳

审定发布:漆小萍


欢迎投稿&加入我们

isysu@mail.sysu.edu.cn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